定 价:¥32.00
作 者:作者:梁实秋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214236692
版 次: |
1 |
页 数: |
264 |
字 数: |
187000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开 本: |
32开 |
纸 张: |
轻型纸 |
印 次: |
1 |
装 帧: |
平装-胶订 |
正文语种: |
|
编辑推荐:
1、梁实秋经典雅舍系列全新修订本,具有收藏价值。
2、在书中寻觅知音,在心中抒写深情,在诗中感悟人生,多维度感受作者的才与情。
3、从读书札记中我们可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充分显示出其人格精神及与友人间的真挚友谊。
4、这本书对梁实秋先生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呈现尤其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真性情的文人梁实秋。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所著“雅舍系列”之一。《雅舍随笔》收录了梁实秋多年的读书札记、书信和诗歌作品,这些文字
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真实地呈现出作者的个人生活、思想观念和人格精神。梁实秋在书中寻觅知音,在信中抒写深情,在
诗中感悟人生,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学识的广博和对朋友的亲厚。他对世间万物的欣赏和珍爱,他那份真切赤诚的情
感,更是深深打动了许多读者。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
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尤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
代散文出版的纪录。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
《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
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及至晚年,他的文章更添温婉、平实之感。冰心
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目录:
第一辑 文简意深
莎士比亚与性
莎翁夫人
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
亚瑟王的故事
布道书
玛丽·兰姆
尘劳
拜伦
沙发
斯威夫特自挽诗
约翰逊的字典
桑福德与墨顿
《造谣学校》
奥杜邦
林肯告别春田
沉默的庞德
《大街》
纳什
布劳德斯基的悲剧
《曾孟朴的文学旅程》
《登幽州台歌》
《词林摘艳》
《传法偈》
《饮中八仙歌》
陶渊明“室无莱妇”
读杜记疑
剑外
唐云麾将军碑
金缕衣
悬记
竹林七贤
管仲之器小哉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生而曰讳
复词偏义
海晏河清图
孝
第二辑 笺短情长
旧笺拾零
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
写给林海音女士的信
写给陈秀英女士的信
写给聂华苓女士的信
写给小民女士的信
写给林芝女士的信
写给方仁念女士的信
写给刘英士先生的信
写给孙伏园先生的信
写给舒新城先生的信
写给刘白如先生的信
写给张佛千先生的信
写给余光中先生的信
写给陈祖文先生的信
写给吴奚真先生的信
写给蔡文甫先生的信
写给夏菁先生的信
写给梁锡华先生的信
写给沈苇窗先生的信
写给缪天华先生的信
写给罗青先生的信
写给陶龙渊先生的信
写给黄天白先生的信
写给江新华先生的信
第三辑 诗雅心幽
重聚之瓣(摘录数段)
春天的图画(十首之二)
二十年前
对墙
送一多游美
答一多
寄怀一多
荷花池畔
一瞬间的思潮
冷淡
蝉
疑虑
旧居
秋月
梦后
荷花池畔
幸而
早寒
小河
怀—
答赠丝帕的女郎
赠—
一九二二年除夜
尾生之死
梦
题璧尔德斯莱的图画
荆轲歌
海啸
海鸟
REPLY FROM A “CHINEE”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莎翁夫人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报载:
【合众国际社英国斯特拉福顿二十二日电】今天一场大火烧毁了莎士比亚夫人童年故居的三分之一,但官员们希望能在明年游季以前,及时修复损坏部分。
莎士比亚纪念中心主任福克斯说,调查证明火灾是因电线走火而起,他又说,纵火的可能性“并未排除”。福克斯称赞救火员,拯救了一座最具历史性,保存了五百年的茅草屋顶的农舍,该农舍自一八九二年来,一直为英国重要的名胜。据推测,在十六世纪末期,哈撒韦小姐嫁给莎士比亚以前,一直居住在那里。每年大约有二十五万人参观该农舍。
莎翁夫人安娜?哈撒韦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比莎士比亚大八岁。莎氏在《第十二夜》第二幕第四景写下这样的句子:
女人永远要嫁一个比她大些的,她才能适合他,才能在她丈夫心里保持平衡。……女人像玫魂,美丽的花儿一经盛开立刻就谢。
这一段话也许是有感而发的吧?莎氏夫人在婚前就已怀孕,所以在降临节(Advent)前几天匆匆忙忙地请求教会举办手续,而且迫不及待地请求特准免去三次预告的手续,因为降临节一开始直到封斋期是不准结婚的。在伊丽莎白时代,订婚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婚礼是可以暂缓举行的,所以在婚前的性关系并不违法,但与善良风俗究竟不合,而且在双方心理上将永远是一个负担,会觉得婚姻(至少那婚礼)是被逼迫举行的。哈撒韦一家人有清教的倾向,清教徒厌恶剧院,而莎士比亚正好走上戏剧一途,不仅是作者,而且是演员,这志趣的不调和在婚姻上必有很大影响。所以莎士比亚一去伦敦,二十余年从来没有把妻子接到城里去同居――这是不寻常的事。莎氏在伦敦黑僧剧院附近置产,想尽方法使之将来不至于落入妻室之手。莎氏遗嘱留赠给妻的东西是“我的次好的一张床”,即他死时睡着的那张床。有人说“次好的床”表示亲热,因为那时代家中最好的床通常是预备给客人睡的。但是遗嘱里他对他的妻没有任何亲热的字样。这一段婚姻是不幸的。不过,古今中外文人的婚姻有几人是十分理想的呢?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