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次: | 1 | 页 数: | 288 | 字 数: | 314000 |
印刷时间: | 2023-05-01 | 开 本: | 16开 | 纸 张: | 轻型纸 |
印 次: | 1 | 装 帧: | 软精装-胶订 | 正文语种: |
《四书章句集注》集儒家经典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一书,是宋代学者朱熹的代表作,也是南宋以来学术
价值尤高、影响尤为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理学集大成者,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一生勤于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本义》《楚辞集注》《诗集传》
等,后人辑有《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
大,旧音泰,今读如字。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
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
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
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
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
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与後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
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声,后放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
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
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治,去声,
后放此。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
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
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凡千五百四十六字。凡传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
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曰:“克明德。”康诰,周书。克,能也。大甲曰:“顾 天之明命。”大,读作泰。古是字。大甲,商书。顾,谓常目在
之也。谛,犹此也,或曰审也。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帝典曰:
“克明峻德。”峻,书作俊。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皆自明也。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己德之意。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盘,沐浴之盘也。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苟,诚也。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
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
断也。康诰曰:“作新民。”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
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
还可输入255个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