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凤凰含章图书网!
含章文库

苏东坡传
大师笔下最自由、最卓绝的灵魂灿然绽放,唯一获林语堂生前认可并授权的宋碧云译本,两岸三地读者公认的最好版本!

定     价:¥35.00
作     者:林语堂 著,宋碧云 译
出 版 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ISBN:9787543072091
版 次:  1 页 数:  310 字 数:  290000
印刷时间:  2013-1-1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印 次:  1 装 帧:  平装 正文语种:  

编辑推荐:

1. 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国际笔会首任华人副会长林语堂先生,经典畅销代表作品完美呈现!
2. 畅销台湾的《百年孤独》《老人与海》中文版译者——宋碧云女士历经四十载五番修订,打造华语世界公认的最权威译本!
3. 享誉中西的文学大师,“信达雅”之代言者,重现他笔下最钟爱的英才,尽显“五绝”天才苏东坡的理想人格!

内容推荐:

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他的清醒与坚持,导致他被困于党争,频遭贬黜。他的一生如熊熊烈焰,带来生机和温暖,也焚毁丑恶与伪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贬官的经历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饱含无奈的自嘲,但在这背后,却是隐藏不住的豁达和幽默。即使到儋州时他已年过花甲,甚至还备了棺材同行,仍能自得其乐……每一次被贬,都令他的心灵之花又一次灿然绽放;每次人生的低谷,都是他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提升的崭新起点。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在这里,你体会不到所谓的文人相轻,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穿越时空的缅怀,是天才对天才的仰慕,大师对大师的敬重。五千年悠悠岁月,文人雅士何其多,为什么苏东坡备受喜爱和推崇?或许,你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1928年编著《开明英文读本》,风行全国。1966年,定居台湾。并以《京华烟云》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赢得“幽默大师”的美名。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红牡丹》《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传》《孔子的智慧》等。

目录:

自序
译序
第一卷 童年至青年
(1036—1061年)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 山
第三章 童年与少年
第四章 赶 考
第五章 父子行
第二卷 壮  年
(1062—1079年)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国家资本主义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为恶行
第十章 手足情深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与和尚
第十二章 抗议诗
第十三章 黄 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讯
第三卷 老  练
(1080—1093年)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东飘西荡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绘画艺术
第二十一章 自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第四卷 流  放
(1094—1101年)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逭?岭南谪居
第二十六章 仙居伴朝云
第二十七章 海 外
第二十八章 终 点
附录一 年  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附录三 书  目

媒体评论: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面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它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季羡林

 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我30岁前第一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虽然惊叹于林语堂的笔力,却觉得这本书只能打70分,要我自己写,至少可以写到80、90分,可二十多年过去了,市面上最受认可的还是林语堂版,张炜版的一个字都没写。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

 我深深敬仰林语堂。他既能很严谨地写出中文的大辞典,又能用流利的英文写《苏东坡传》。林语堂自称自己有着“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拥有西洋人的头脑,就能够做好一个国际公民;但中国人的心灵,使他始终带着自己不折不扣、毫不含糊的文化符号,把中国人的气度挥洒在世界之上。
——于丹

在线试读:

第一卷 童年至青年

第一章 文忠公
要认识一个死去千年的人其实并不难。想想我们对同市的居民或市
长的私生活,所知是多么有限,有时候反觉得死人比活人更容易了解。至
少有一点,活人的一生还没有过完,谁也不知道他遇到危机会做出什么事
来。酒鬼会改过,圣人会堕落,牧师也许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人总
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而且活人有隐私,某些隐私往往在他死后很久
才真相大白。因此,对同时代的人往往很难进行评判,他的一生和我们太
接近了。但像苏东坡这样的古诗人就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杂记、一千七百
首诗词和八百封私人信件。认不认识一个人不在于是否和他同一时代,这
只是“同情的理解”的问题,即站在当时理解当时的情况。毕竟我们只认
识自己真正了解的人,而且只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能充分了解。我想我
认识苏东坡是因为我了解他,而我了解他又因为我喜欢他。喜欢一位诗人
向来是个人口味的问题。以诗词的伟大标准——清新、自然、工巧和“同
情的理解”来说,我认为李白已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而杜甫更能给人大诗
圣的印象。但是毫无理由的,我最喜爱的诗人却是苏东坡。
我认为苏东坡的伟大人格,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
来得更为鲜明突出,也更完整地刻在了他的生命和作品中。苏东坡的精神
在我心中会如此清晰,原因有二。首先,苏东坡本人才气纵横,遍布于作
品的字里行间,就像我见过的那两幅东坡墨竹原作一般,墨迹灿然,仿佛
一小时前才下笔似的。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莎士比亚的情形亦是如此。
莎翁文字的活力直接发自他善感而丰富的内心,到今天仍然生动无比。尽
管经过历代专家学者的努力之后,我们对莎翁的生活仍然所知不多。但
是,在他死后四百年,我们却借着他注入作品中的情感,了解了他心灵的
奥秘。
第二个原因是,与中国其他诗人相比,记载苏东坡一生的资料要
完整些,包括各种记载他漫长多彩政治生涯的史籍、他本人大量的诗词
和散文作品(将近一百万字)、他的杂记、遗墨和私人信函,以及由他
同时代的人以杂记和传略的方式留存到今天的许多随笔。他死后一百年
间,没有一本重要的传略不提到这位诗人。宋朝的文人都善于写日记,
著名的有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等人;也有人不屈不挠地写传
略,王明清和邵伯温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王安石国家资本主义所造成
的复杂形势,以及苏东坡时代政治斗争的炽热和激烈,这个时期作家所
保存的资料,包括对话在内,特别丰富*。苏东坡本人不写日记,他不是
那种爱写日记的人——那样对他来说太有条理、太忸怩了。但是他写过
一本杂记,是他对各项旅程、思想、人物、地点和事件按日期或不按日
期的记载。别人也忙着记下他所说所做的一切,他的信件和题跋都由崇
拜他的人仔细保存了下来。身为大家争相寻访的书法家,他习惯在酒宴
后作诗来描述当时场面,或者写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杂感评论送给朋
友。这些诗作都被人妥善保存,传给后代,有时也高价出售。这些即兴
杂记题跋包含了不少苏东坡优秀的作品。他有八百封书信和六百则著名
的亲笔小记和题跋流传到今天。因为苏东坡太受欢迎了,黄庭坚等后辈
才争相收集他的墨迹书简,集成一册出版。苏东坡死后,成都有一位收
藏家马上开始收集他的墨迹书简,刻在石头上,把拓印本当做书法作品
来卖*。一次,苏东坡有感于时事,作诗一篇,立刻

书摘与插画:

/

商品评价

还可输入255个字符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数字多媒体 | 最新招聘 | 版权合作 | 联系我们
Hi智车

北京凤凰含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凤凰含章网站(hanbook.cn)版权所有.备案编号:京ICP备19043788号-1
购书热线:13311182098 010-8486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