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 次: | 1 | 页 数: | 144 | 字 数: | 94 000 |
| 印刷时间: | 2025-03-01 | 开 本: | 32开 | 纸 张: | 胶版 |
| 印 次: | 2 | 装 帧: | 平装 | 正文语种: |
1.本书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东方俾斯麦”的双面人生:是卖国贼,还是救世主? 梁启超亲笔解剖:晚清第一权臣的荣耀与悲
歌。
2. 一部颠覆历史课本的“祛魅”之作,读懂李鸿章,就读懂半部中国近代史。3. 维新派领袖亲笔写政敌,刀刀见血。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领袖,以维新派视角犀利点评洋务派核心人物,不吹不黑,金句频出
:“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
4.中西对比,格局炸裂。霍光、诸葛亮、俾斯麦、伊藤博文…中外16位历史巨人对比,说透李鸿章“裱糊匠”式改革的致命伤。5.职场厚黑学+官场生存指南。为人处世、为官从政不可不读的传记经典。从镇压太平军到周旋列强,揭秘李鸿章“忍辱负重”的16
字生存哲学:“打不过就谈,谈不拢就拖,拖不住就让,让完再翻盘”。
6.晚清改革总设计师的“罪与罚”。7. 比小说还精彩的历史大戏。 从早年落魄书生到位极人臣,从洋务风光到甲午惨败,从外交斡旋到黯然离世……100多页写尽晚清
40年风云,读来酣畅淋漓,堪比追剧 。
8.这本书适合谁?大清同治、光绪年间,中国的每一件大事基本都和李鸿章有关系,梁启超以冷峻客观的眼光审视了李鸿章的一生,这本《李鸿章
传》也可以说是一本《同光以来大事记》。对于李鸿章的评论负面占多,梁启超作此书并不是为李鸿章开脱,而是公正地评判李
鸿章一生决策的得失,再现李鸿章所处的环境条件,展示李鸿章作为末世孤臣的坎坷无奈。梁启超既有文学家的浪漫善感,也有
学者的精细谨严。这本《李鸿章传》笔触优美,内容翔实,眼光宏阔,在讲述李鸿章个人生平之外,还分析梳理出历史事件发展
的原因和脉络,以审慎的眼光观照乱世,提出了别具只眼的见解。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
,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
,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
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
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
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
”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
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唯与妇人孺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
《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李默然
云。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悒,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
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
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
大事记”可也。还可输入255个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