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凤凰含章图书网!

读懂孩子的行为心理
心理学教授20年教研经验汇聚。曾渴望被父母理解的我们更应读懂孩子。随书附赠30天成长记录手账、精美书签

定     价:¥42.00
作     者:陈晓 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5-1
ISBN:9787571349509
版 次:  1 页 数:  192 字 数:  190000
印刷时间:  2025-5-1 开 本:  32开 纸 张:

 80g胶版

印 次:  1 装 帧:  平装-胶订 正文语种:  

编辑推荐:

1. 心理学教授20年教研经验汇聚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教授,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与心理学产品设计研发20年,专注心理学跨领域赋能研究与实

践。

2. 曾渴望被父母理解的我们更应读懂孩子

“真希望父母能懂我。”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只有懂孩子,孩子才会听。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其行为

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

3. 父母懂心理,育儿超省心

表面是叛逆,内心其实是需求。书中介绍了10大心理教育误区、30种行为模式、15个常见育儿难题、10条心理培养准则、32个

日常好习惯等内容,让父母掌握有关儿童心理相关知识,帮助父母轻松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

4.常见案例+ 心理分析 + 趣萌漫画

本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介绍了儿童心理相关内容,让父母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另外,书中列举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

,并且有详尽的心理分析,帮助父母快速解决育儿难题。书中拥有多幅超萌趣味漫画,内容丰富,编排合理,让父母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5.随书附赠《30天成长记录手账》、精美书签。10天了解孩子行为规律,30天培养孩子好习惯。记录孩子每天成长变化,陪孩子

快乐长大。

内容推荐:

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只有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

本书通过图解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书中分别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的入门知

识、儿童的行为模式、儿童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儿童习惯的培养。内容涵盖了儿童心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儿童情绪管

理、自我认知、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此外,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生活案例以及实用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育儿难题。更有多幅超萌趣味漫画帮助理解。



作者简介:

陈晓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教授,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与心理学产品设计研发20年,专注心理学跨领域赋能研究与实

践。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教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心理学专业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30多篇,出版多本心理学著作。

目录:

第1章 好父母须知: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


儿童心理知多少
与孩子密切相关的八大心理效应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
健康儿童心理培养十准则
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教育误区


第2章 走进“小宇宙”:读懂孩子的行为模式


哭声,孩子从出生就有的特殊语言
肢体语言,孩子的直接表达方式
怪异举止,孩子成长中可能存在的现象


第3章 父母多学习:化解“熊孩子”难题


掌握科学、高效的育儿技巧
如何解决育儿难题


第4章 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全面发展


用餐好习惯,让孩子吃饭香、身体棒
起居好习惯,健康生活从小做起
睡眠好习惯,让孩子一觉到天亮
学习好习惯,打造小小“智多星”
其他好习惯,让孩子全面发展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教育误区


教育上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很可能是终生的。好的父母,不是在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之后慨叹“悔之晚矣”,而是要在教育之初

就阻断孩子走向歧途的通道。



随意行使否决权

心理专家认为,孩子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如果父母总是轻易地否定和批评孩子的观点和行为,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

疑,孩子就会失去积极的动力,不是努力变得更好,而是遇事就不负责地退缩,这是非常可怕的。他们会因此变得越来越不起眼

,表现也越来越差。

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行动和说话的自由。

当孩子自己尝试某一件事或取得成功时,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正面的、中肯的评价,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激励,保持积极

进取的心态。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父母不宜大肆渲染,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

不过,在是非原则问题上,父母必须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引导孩子认可。孩子能服从,也是因为他自己思考了父母的

意见之后,认为是正确的而愿意服从。反之,如果非常苛刻地强求孩子服从,即使父母说的是真理,结果也往往是坏的。

不要捂上孩子的嘴巴,而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父母越是尊重孩子,遇到一些大事,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会更“听话”。平等、尊

重、沟通、理解、倾听、建议,你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令人鼓舞的情形。



一味溺爱孩子

孩子的任性,虽不排除遗传因素和精神类型的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却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溺爱孩子的家庭中,事无巨细,

父母都要为孩子代劳,结果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他们心中只有自己,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重心,是“小皇帝”“小公主”,想要什

么就要什么,稍不如意就撒娇、闹脾气,不仅让父母大感头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毫无益处。溺爱发展到最后,会导致孩子出

现依赖、自卑和任性心理,孩子对外界缺乏理智的判断,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而且,这类孩子往往情绪不佳、脾气暴躁。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分不清关爱与溺爱的界限,不清楚自己对孩子是否存在

溺爱。这就需要父母正确地把握爱的限度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遵从适度的原则,既不能过分宠溺,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养料,但是施用不当,也会产生反作用。这一点父母一定要牢记。


习惯用物质“贿赂”孩子
“宝贝在幼儿园不哭的话,就送你一辆玩具小汽车。”
“自己把玩具收好了,就可以吃两颗糖果。”
“下次大考能进年级前10名,就带你去迪士尼游乐园玩。”
……

书摘与插画:

商品评价

还可输入255个字符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数字多媒体 | 最新招聘 | 版权合作 | 联系我们
Hi智车

北京凤凰含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凤凰含章网站(hanbook.cn)版权所有.备案编号:京ICP备19043788号-1
购书热线:13311182098 010-649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