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
听朋友介绍有一本《马博士谈营养》,说的是吃饭与健康的话题。开始不上心,因为市面上这里的题材的书多来兮,互相之间也是矛盾相左,不知道听谁的好。但多听了几次,又不是托儿从中做广告,就网上购得一册,茶余饭后翻翻。人不可不吃饭,人也离不开营养,懂一点点这方面的知识,自己判断是非,也不是毫无益处。于是,这位马博士走进了我的生活。我还对先生说笑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一翻之下,感觉这位马博士的文笔深入浅出,懂情调,科普类的知识让他讲得生动有趣,我竟然一篇一篇认认真真地读进去了。“营养盲”是什么?怎么好像是在说我?我那可笑的营养心得,像极了博士书中所说的这种人。偶尔听一下电视上专家们的养生言论,随便翻看一下朋友圈泛滥的健康谣言,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成为两极分化,对于任何知识体系都一知半解,却总觉得自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却不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细究起来,其实我也是美食当前就不管不顾只想满足自己口福欲望的一只小饕餮而已。就这样,我和这匹马算是结缘,翻读了几天,不觉开启了我初次的营养之旅。
媒体们对于健康营养的话题从当初的甚嚣尘上到现在的讳莫如深,只因为曾经那些玩噱头的养生专家如走马灯笼一般粉墨登场。他们毫无责任地抛出一个又一个爆炸性话题和新闻,引导着民众走向一条毫无科学没有未来的健康之路,相对于过去而言,现在的自媒体传播速度迅猛快捷,对于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势,导致大家现在对“养生”二字谈虎色变,但是我多想对你们说其实因噎废食反而是最可怕的!《马博士谈营养》为了能让读者接受营养学,系统地指导自己健康生活,作者把自己所学与中国实情相结合,即在书中把营养基础知识告诉大家,又针对男女老少在营养健康方面的弊端一一指出,更有针对中国二十四节气提出了如何健康饮食的营养概念。这一点非常聪明,也最接地气,让人能够信服,继而融会贯通,一不留神,自己也成了半个营养博士了!忍不出偷着乐。
书中一些带商榷口吻的建议,就很容易让人接受。如眼下马上就将来临的“双十一”,这位马先生就建议,采购食品需理性。他说,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11月11日,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而“双十一”也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光棍节的重要性因为联系到购物节而更受人们关注。近
些年来,随着网购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网上购物。根据网购的种类,可划分为食品、服装、化妆品、家电、家居等。说到采购食品,他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1、根据需求选购。价格是影响人们购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还是应该理性选购。当年在抢购风中,有人买了成盆的醋,成箱的盐,估计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家里必需的食品可以选购一些,但必须考虑到需求、保存期,买得太多,放过了期,反而不划算了。2、看食品是否有质量认证QS 标识,即“质量安全”。第一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5类:大米、小麦粉、酱油、醋、食用植物油;第二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10类: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第三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有13类: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3、根据标签选购物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包装上的标识,根据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情况选择,尽量选择“低钠”“低脂”等含盐少、含脂肪低的食品。
这样的建议,就仿佛邻家阿哥的指点,很温馨,很实用。这样的书,未见作者面,也是能做朋友的。(《马博士谈营养》马冠生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subaonet.com/gswb/html/2015-11/08/content_115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