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次: | 1 | 页 数: | 944 | 字 数: | 696 000 |
印刷时间: | 2024-08-30 | 开 本: | 32开 | 纸 张: | 微涂胶 |
印 次: | 2 | 装 帧: | 平装-胶订 | 正文语种: |
两晋南北朝时期上承西晋灭吴,下至隋文帝再次一统。期间皇权衰弱,门阀世家在朝野扩张;南北政权分裂,中国的地理疆域
被重新划分;战火频仍,无数北人南渡,塞外胡族的文化和尚武精神注入华夏衰朽之躯。那是一个名城被毁、人口锐减的乱世,
也是一个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在粗犷与纤细、入世与隐遁、分裂与融合的影响下,诞生了独一无二的士人风度,其中
也孕育着即将到来的隋唐大一统时代。
凡功名之士,多非纯正之徒,故守成与创业异情,而栉风沐雨,共取天下之人,或不足以托孤寄命。然此亦随创业者之心量而殊,
苟有安民定国之志,自亦有具公心,抱大志者,相与有成,如魏武帝之有荀文若,蜀汉先主之有诸葛孔明是也。晋之宣、景、文,
则诚所谓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者。党附之者,自多倾险之徒。贾充父逵,为魏诚臣,而充党于司马氏,嗾成济以成高贵乡
公之祸。文帝新执朝权,恐方镇有异议,使充诣诸葛诞,阴察其变。充既论说时事,因谓诞曰:“天下皆愿禅代,君以为何如?”诞
厉声曰:“卿非贾豫州之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高贵乡公引王沈及裴秀,数于东堂讲燕属文。及将攻文帝,召沈及
王业告之,沈、业驰白帝。荀勖者,钟会之从甥,少长会家。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文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
:“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卫瓘以知数杀钟会,又虑后患而戕邓艾,即杜预亦讥
其将不免。然预父恕,与宣帝不相能,遂以幽死,而预尚文帝妹高陆公主,因此起家,以视王裒终身不应征聘,不西向坐,且绝管
彦之婚者,能无愧乎?此外晋初元老,如石苞、郑冲、王祥、荀、何曾、陈骞等,非乡原之徒,则苟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托孤寄
命哉?此晋之所以再传而即倾欤?刘颂论封建之利曰:“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
化而为重臣矣。何则?国有可倾之势,则执权者见疑,众疑难以自信,而甘受死亡者非人情故也。若乃建基既厚,藩屏强御,虽置
幼君赤子,而天下不惧,曩之所谓重臣者,今悉反而为任臣矣。何则?理无危势,怀不自猜,忠诚得著,不惕于邪故也。”其于魏、
晋之兴替,可谓洞烛其情。晋初之众建亲戚,盖亦所谓“殷鉴不远”者。然逮八王之乱,而亲戚化为重臣矣。不惟圣人有金城之义,
而恃私智以求安,庸可得乎?
字诚之,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其治学严谨而又讲求贯通,既有宏阔的学术视野,又有切中时代命题的现实关怀。历史学
家严耕望将其与陈寅恪、钱穆、陈垣一起誉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先生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均有经典著作传世。其著作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等通史两部,
《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吕著中国近代史》等断代史五部,以及《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史学与史籍》等。另外
,其还写有大量历史通俗读物和史学论文。
中国历来就有著史的传统,历史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其中,既有当朝官方为前朝修的历史,也有史学家们的私人著述。相对于
其他学科,中国古代史还是偏于冷门了,被冷落的原因不是读者不感兴趣,而是其使用了艰涩难解的古文,普通读者岂能不望
而生怯?但是,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该静下心来读一读历史,以知晓过去,鉴戒当下,指导未来。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家,江苏常州人。吕老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白话本国史》
《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制度史》等,严耕望称吕思勉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本套吕思勉历史著作即为其所著四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老虽为近人,但所
著的这几部史书,亦采用了艰涩的古文体。为了给读者带去流畅无碍的阅读体验,我们编辑团队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我们删除了每一部史著中讲述社会组织、经济、政治、风俗、二十章;《两晋南北朝史》,第十七章~第二十四章;《隋唐五代史》,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部
分的内容略显干涩
和枯燥,故事性也不强,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大胆尝试,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第二,某些词作了现代化处理,比如将“大子”改为“太子”,“大原”改为“太原”,“昏姻”改为“婚姻”,等等,以减少通假字转换上
的麻烦,
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顺畅。还可输入255个字符 |